短文网

短文/随笔/诗歌/散文/心情/作文/唐诗/宋词/故事/成语/日记/语录/哲理

缥缈的云彩

进入春分时节,衣着开始减轻减少,身上随之变得清爽起来。今天是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与枫秋相约出来走走。

我先到达江边的约定地点,见到不远处从公交站下车的枫秋,一声召唤,枫秋立即挥挥手疾步走了过来。

这一带是我和枫秋小时候共同生长的地方。也许是故土难离的引力吧,一有闲暇,都喜好来这里溜达。我们在江堤上时走时停,触景生情,扯起了许多童年往事。

走着说着,忽然,枫秋伸手指向堤内对我说,看,那时我们学校的大门就在那里,门前这两棵树我还记得。

我顺着枫秋所指,看到的是行道树和围墙,围墙里面耸立着一栋栋住宅楼。实际上这个位置不说我也能估摸到,不过可能不会像枫秋那样对着标记说得那么准确。

春溪,你还记得吗?那时学校教学楼后门正对着一排红砖平房,唐晔一家就曾经住在其中。

枫秋的话题,打开了我对那个遥远年代的记忆,脑海倏地闪现出一个女孩子身影,细高个,圆脸盘,白皙的皮肤,高高的鼻梁,一副乖巧可人的模样。她就是我们小学同学唐晔。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唐晔随父母工作调动,从邻省转到我们学校。她母亲本来就是教师,正好在我们学校继续执教。学校老师都很喜欢唐晔,唐晔也获得同学们的好感。

我指着墙内对枫秋说,唐晔一家是后来搬进去的。那排平房最初也是教室,我们班在里面上过课。

那时我是班长。当班长每节课前都要先站在课堂前,待老师走上讲台时喊一声起立,随着老师和站起来的同学们互相问好,再喊一声坐下,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唐晔来后不久,成为副班长,老师安排她和我轮流来喊这种口令。

那段时间,我和唐晔被调到前排,同坐一张课桌,共同分担班长的事务。我们俩围着同一张课桌进进出出,配合默契,亲密无间。课间,时常一起在操场上活动,有时荡秋千,有时分别伏在双杆两头,你翻上,我翻下,互相追逐,玩得不亦乐乎。记得一次学校包场看电影,每个学生要交一毛钱,上学前我忘记向父母要,唐晔负责收费,我请她垫付一下,她笑哈哈地点头,毫不犹豫地照办了。那个年代人们的日子普遍过得紧巴巴,小学生的口袋里是难得有钱的,哪怕买几分钱的东西,诸如铅笔、橡皮擦、作业本之类的学习用品,都得一次一次地找家长要钱。从这件事中,我感受到同桌之间的情分。

谈起那时的唐晔,枫秋也很起劲。他说,唐晔与众不同的是说一口普通话,有次老师让她在课堂上朗读一篇课文,念到里面的人物对话,绘声绘色,把同学们逗笑了,唐晔自己也忍不住笑了,那个场面他至今记忆犹新。他还说,学校在公园内的体育场开运动会,他、我、唐晔等几个同学,完成了各自的赛项,坐在看台上边休息边观看比赛,随后玩起了类似猫捉老鼠的游戏。游戏很简单,一个人在看台之上的树林边藏一小东西,大家去寻找。几个人乐此不疲,你藏我找,我藏你找,跑上跑下、东奔西窜,一个个忙得团团转,直到运动会收场,还恋恋不舍不愿离开。这是留在他记忆中的一件难忘之事。

到了五年级下学期,我们班回到教学楼,座位经过调整,我已经不和唐晔坐在一起,唐晔也不再分担班长的事务。这样一来,我们两人渐渐疏远了。实际上,由于年龄进入叛逆期,班上的男女界限越来越明显,异性同学之间都已经很少说话了,在这种氛围里,我与唐晔的疏远在所难免。

六年级下学期,老师对毕业班的课程和复习抓得很紧。那天晚上,部分同学自发地来到学校自习。唐晔是最后走进教室的。教室里气氛本来好好的,突然,有个男同学与唐晔吵起来,其他几个男同学在一旁起哄。唐晔一人怼多人,怒容满面。几个男同学七嘴八舌,火上浇油。我待在一旁,不知事情原委,如坠云雾,欲劝阻,又不知所措。唐晔悻悻地离开教室径直回家,一伙人仍跟在后面叽叽喳喳。后来我才发现这是一场无厘头的恶作剧。

次日,我在学校见到唐晔时,她板着面孔,根本就不看我一眼。我意识到这里面很可能有误会,担心唐晔不仅怪罪我没有站出来为她说话,还会认为我是站在那伙男同学一边的。我想向她作出解释,却又不敢去找她解释,也不知道怎么解释。此后,我们之间再没有说过话。

小学毕业,我和唐晔、枫秋分别升入不同的中学。首次报到,班主任笑着打量我,说,你就是田春溪呀,你来当班长好吗?我诚惶诚恐地点头应答。开学那一天,我履行班长的职责,正在教室忙进忙出,忽然见到从小学同进本班的一位女同学领着唐晔朝教室走来,心中顿时一阵窃喜。唐晔的到来,出乎我的意料,似乎又在情理之中。想到她此行也有来看我的意思,兴奋得仿佛脚步都变得轻快了。我很想向唐晔打个招呼说上几句话,却又不好意思走上前去,只是迎着唐晔投过来的目光,远远的会意一笑。我这次与唐晔不期而遇,其实也是不是告别的告别。我意识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懵懵懂懂之中,有一种情愫已然在我心中滋长。

当我们快上完初中第一个学年的课程时,史无前例的文革爆发了,打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起初是到处响起的声讨批判所谓三家村的声音;

接着兴起红卫兵运动,学生冲向社会破四旧;

接着学校接二连三有老师被揪斗,教师之间人人自危;

接着全国红卫兵大串联开始了

我和一批同学有幸被学校推荐为学生代表,在地区统一组织下赴京,成为第四批见到毛主席的红卫兵。返校后,校内空空,同学们都分头赴外地串联去了。

文革的迅猛推进,牵连上上下下,涉及方方面面,冲及整个社会。大街上,院墙内,大字报铺天盖地,走资派被揪斗了,牛鬼蛇神被揪斗了。学校停课了。机关关门了。工厂停产了。造反派组织冲冲杀杀,派性斗争愈演愈烈,引发大大小小的武斗。

在这种环境下,学校的学生或在红卫兵组织中随波逐流,或无所事事逍遥在家,完全放任自流。

这一时期,我和枫秋几乎天天会面,除此别无去处。我们也按父母的吩咐做点家务事,但更多的是形影相随东游西逛,足迹遍布大街小巷,遍布城区每个角落。正是这样成日里窜来窜去,才会不止一次地巧遇唐晔。

我再见唐晔是在繁华的商业街上。那天这条街爆发大规模游行,游行队伍群情激奋,口号振天,两边围观的路人摩肩接踵拥挤不堪。我和枫秋在人行道上不时踮足往人墙内张望,蓦地看到不远处也在观望游行的唐晔。时隔两年多,唐晔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宛若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

生性腼腆的我,此时只是偷偷地看她一眼又一眼,却害怕碰到她的目光,更不敢主动上前与她搭讪。我和枫秋谈起唐晔,可谓心有灵犀,彼此的感觉心照不宣。后来,在街上,在路上,在江边,在湖边,我都曾偶遇唐晔。想见又怕面对,每次遇见,都是一阵心跳,羞涩地低头而过。

在那段悠闲而又迷茫的日子里,我和枫秋阅读了不少中外书籍,特别是苏联时期的文学作品。我觉得唐晔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冬妮娅,又像马克思的夫人燕妮。当我下意识把唐晔当成冬妮娅时,脑海就浮现小说里冬妮娅和保尔在河边你追我赶的情景。

枫秋有一本《普希金诗文集》,这位俄罗斯文学之父的美丽诗句,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灵。我把其中的诗歌部分,专门抄在一个塑料皮本子里。

枫秋翻着集子,笑嘻嘻地对我说,这里面的几首诗,可以念给唐晔听。

枫秋说的内容,我已经看过多遍。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

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

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

当抄到这类诗句时,我也想到唐晔。

文学的想象和抒情,填补了内心的空虚。我们这两个情窦初开的少年,这时已把唐晔幻化成飘荡在天空的云彩。

我和枫秋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之中,不知不觉回到现实世界。眼前的这方天地,对于我们曾经是那么熟悉。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已经很难再见当年的原貌和痕迹。

昔日狭小的滨江路,如今两边绿荫繁茂,道路宽敞通畅。

沿江建筑,既修复了历史遗址,又有新建景观和休闲场地,内侧的街面几乎全被林立的高楼替换。

沿江一线的防洪堤,伟岸、挺拔,堤上的墙体,是用现代工艺砌成的古城墙样式。

宽阔的江水在太阳映照下波光氤氲,令人炫目,东西两头的大桥遥遥在望。江面上来往的航船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只是再也见不到帆船。

纵观大江沿岸,颇有小上海外滩的模样和味道,它分明就是有静有动充满现代气息的美丽图画。

还是原来那方天地,不得不让人感叹时代的变迁。

不经意间,我瞥了枫秋一眼,阳光下枫秋花白的鬓发和面部皱纹尤为显眼,头发也更稀疏了。不知是久未见面,还是突然发现,真有点目不忍视。但仔细一想,这些变化其实正常不过,反观自己,不也同样如此么?我情不自禁地说,我们真的老了!

是啊,许多年代过去了,当年懵懵懂懂的少年,一转眼,尽显岁月沧桑。

自从离开学校上山下乡后,作为特殊年代被称为老三届的一代人,我们每个人都由此演绎出自己的人生。在漫漫岁月里,我与初中同学早期只是偶有联系和接触,有组织地聚会,则始于二十年以后我从军队转业回到本地的时候。聚会经历了人数由少到多、范围由班级扩大到整个年级的过程。其间,班级活动和年级活动时而交替进行。也有不少同学打破班级或年级界限,频繁来往。尤其是退休后赋闲在家,又有了微信圈,同学之间的互动更成了常态。

聚会给我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使我先后见到许多多年未见的人,并见到心仪的异性同学。说起来,在很长一个年龄段,我们许多人都有过一种经历,就是男女之间的接触,总是羞羞答答的,往往假装视而不见,难得互相开口说话。而今,年轻时那种故作矜持的情形,早已成为笑谈。同学久别重逢,本来就是一件引人兴奋的事情,见到特别想见的人,更是了了夙愿令人愉悦。谈起学生时代,许多同学都不约而同地说到,我在学校时很纯,学习成绩又好,因而在大家心目中一直保留着好的印象。有位本年级的女同学在QQ里给我留言,你还是原来的你。当年我和她在同学眼里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这种知根知底的话语,让我又回到那个纯真年代。

屈指算来,这辈子伴我一路走过来的许多人,同学、战友、同事等,我们都保持着联系,不时相聚,构成了纵横交错的朋友圈。在同学层面,近几年来有人把小学同学也召集在了一起,当我与一个又一个小学同学相见,恍若穿越到时空隧道的那一头。我很自然地希望还能见到一个人。

我问身边的同学,你们谁能找到唐晔,下次聚会能不能把她也叫来?

有同学回答,我碰是碰到过她,但她不和我说话。

回想起来,我最后一次见到唐晔是当兵四年以后。那年春天我从部队回来休探亲假,在街上意外地与她擦肩而过。那时她正值芳华,浑身散发着青春魅力。此后,除了偶尔从枫秋那里听到有关她的只言片语,唐晔在我视野里再也没有出现。

我从知情的同学那里得知,唐晔婚姻受挫,生活不如意,精神状况不太好。这位同学说,不好叫她来,不过可以试一试。

我想到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一句话:不朽的暗示来自童年时期。唐晔,乃至学生时代遇到的所有让我心仪的异性,最初的形象都留在了我心中。定格在心中的美好形象,不会因时光流逝而黯然失色,只会因珍藏于心而愈发瑰丽。在我心目中,她们都幻化成天空的云彩,从岁月深处飘来,向岁月深处飘去。

我很想见见唐晔,看看她现在的样子。我又怕见到她,怕现实中的她与想象中的她反差太大。

随机推荐:
猫舍猫笼 美颜手机 车载摆件 创意可爱 婴儿布凉鞋 短袖衬衣女 正品男士手表 机械表 防水 vans 正品 中长短裤女 夏季女童装 洋气 小抓夹大人 消毒柜 立式 家用 手动油桶搬运车 卡西欧 卡西欧 智能锁指纹密码锁 家用餐桌 小户型 冷淡风连衣裙 极简 无叶风扇 超静音 家用 电冰箱 风扇便携式挂脖 琉璃摆件 更多精选文章>>>

本站由EMLOG强力驱动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本站纯公益性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